正文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全部将领哪位歼灭日军人数最多(7)

  薛岳当时向全军号令:“我若在战斗中阵亡,立即由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替代我指挥战斗,各级军师旅团,直到营连排班,都要明确,第一号指挥官若阵亡了就由谁来接替指挥,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沙场捐躯,死而无憾。”

  1939年9月17日,日军分四路向长沙进攻,水陆齐发。9月23日,日军调集80门重炮瞄准新墙河南岸、王街坊、七步塘等,向国军阵地发起猛攻,5000名日军强渡成功。薛岳急命守兵坚守碉堡,不能再让日军前进半步。日军进攻受阻后放飞装有毒气的气球,居高临下指挥炮兵射击,继而施放毒气,接着又派飞机狂轰滥炸。这一波攻势之后,6000名日军蜂拥而至向前冲锋。没有戴防毒面具的国军战士们纷纷中毒,但仍坚守在充满毒气的阵地里。他们与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展开生死搏斗,新墙河上漂满了浮尸,鲜血染红了河水。激战多时,终不敌日军,被迫撤退。国军第60师撤到汨罗江新市南岸一带集结。

  9月26日,原本退到汨罗江一线的国军,依薛岳所定作战计划缓缓退后,这并未引起日军的怀疑,日军第3师团不知是计,一路向前进逼湘阴,第3师团前进到栗桥,第13师团直抵福临铺。国军一路佯装败退,实际在配合友军随时准备“瓮中捉鳖”。到10月2日,薛岳一声令下,以逸待劳的国军终于开始全面反攻,猛烈围攻日军,毫无准备的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据何应钦《八年抗战》的描绘,我军跟踪追击,加上当地武装民众群起协同作战,敌人望风崩溃,死伤4万人上下。到了10月6日,我军恢复阵地秩序,并继续朝岳阳进攻。

  “长沙会战碑”碑文所记:“鏖战二十四昼夜,遂奏肤功,歼寇四万,长驱三百里。”蒋介石得知后,喜出望外,在一次演讲中说:“自从月初湘北战争以来,我国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变,国际外交形势,亦随之一天一天好转。”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