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八路军开展破袭战背后真正的目的(3)
破袭矿山,阻止掠夺
众所周知,日本自身资源不足,因此把“以战养战”作为在华作战的指导方针,大肆掠夺中国资源。1940-1941年,华北地区铁矿石产量为125.7万吨,其中77万吨运往日本。1943年后,日本控制的“华北开发公司”直接统制五座铁矿,计划年产量增至250万吨。八年间,日本从华北掠走的铁矿石达450万吨以上。为了粉碎日本的掠夺政策,中国军民把破坏矿山等设施也纳入破袭战的范畴。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主动进攻井陉煤矿,该矿是当时中国三大煤矿之一,所产煤炭除被侵华日军劫为己用外,还大量输送到日本提炼煤油。破袭战发起当晚,矿内的中国工人拉掉电闸,熄灭电灯,引导八路军迅速拿下矿区周围碉堡,然后将矿内100多吨存煤点燃,使矿区彻底瘫痪。
战后,聂荣臻发专电,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战果。另据被俘日本工程师供认:“此次大破坏后,机器已无法修复,即使勉强改装,需时亦得半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高度评价这次战斗:“在经济战中,井陉煤矿的破坏,是中国一个大胜利,在经济战中尤其有它的特别意义。”
除了直接破坏日占矿山外,共产党还积极发动矿工展开各类斗争。例如,地处华北与东北咽喉地带的开滦煤矿工人在1938年3月举行大罢工,一直坚持到5月。同年7-8月,唐山、赵各庄等地矿工7000余人举行暴动,一部分人由节振国率领转入农村,加入冀东人民抗日联军,有力地推动冀东根据地的开辟。而在山东,淄博煤矿向八路军输送4000多名兵员,还组织了2000多人的游击队,配合八路军作战。1939年9月,淄博矿工将日军发电总厂炸毁,烧毁淄川洪山煤矿,使日本侵略者损失20余万日元。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掠夺政策,像淄博一地,由于中国军民持续性的破袭行动,使得日本人的掠夺计划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