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抗日历史上十大传奇的女间谍(17)

  震惊国统区的三次倒戈事件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败局已定,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大反攻,为了减少解放军流血,顺利占领南京,陈修良加紧了策反工作,于是,南京解放前夕,出现了三起震惊国统区的倒戈事件。

  1948年12月的一天,市委组织策反工作的史永(沙文威)向陈修良汇报了一个重要情报:南京空军医院的军医,我党地下党员林诚的挚友,国民党空军八大队飞行员俞勃等人要求驾机起义。陈修良非常高兴,立即批准了这次起义计划,并亲自乘火车到上海,向上海局作了汇报,商定降落地点和联络信号。随后,又马不停蹄返回南京,通知了史永、林诚、俞渤等人。12月16日夜晚,俞渤、郝桂林、周作舟、陈九英、张祖礼5人成功地驾驶飞机上空,原计划轰炸总统府,但因故未能实施,炸弹落在燕子矶附近,国民党政府紧张的全城戒严,并派出飞机追击,但一无所获,俞渤等安全着落于石家庄解放区。接着,上海、西安、杭州、香港等地陆续有飞机起义,投向解放区。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在上海吴凇口外发动武装起义,一时,震惊中外。

  原来,金陵大学有一学生地下党员叫王毅刚,一次,他得知“重庆号”有人来暗中找他哥哥王淇(进步青年,原海军少尉)要求找共产党,投奔解放军,则将此事报告了党组织,陈修良马上找来史永商量。第二天,史永就和王淇在金陵大学见了面,史永鼓励王淇尽快去上海和“重庆号”秘密联系,陈修良接着也亲自赴沪对起义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及提醒注意事项,她满怀感慨地说:“我希望‘重庆号’能成为苏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经过半个月紧张的串联、准备工作,“重庆号”上已形成了三、四十名骨干为核心的起义人员,周围又团结了一批人,这段时间内,陈修良和史永又先后两次赴沪,加紧起义的布置工作,并将此事交给了上海局统一领导。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终于成功起义,驶向烟台解放区。

  国民党45军97师是首都警卫师,南京解放前夕驻在板桥。其师长王晏清的舅舅邓昊明及其妻都是邓演达的第三师成员,早年参加过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邓昊明有位挚友陆平,是我党地下党员,从邓昊明口中,陆平得知王晏清深感国民党政府腐败,经常收听解放区广播,是位思想进步的军人。陈修良听了史永和陆平的介绍,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嘱咐陆平,一有机会就和王晏清谈形势。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双方关系渐渐融洽,最后陆平公开了自己的身份,王晏清高兴地表示,决心投向人民的一边,陆平及时向陈修良和史永作了汇报,市委再次派史永和王晏清面谈,觉得他正直可信。分手后,市委根据中央指示,与王晏清共同着手起义准备工作,不料由于缺乏经验,王晏清不慎暴露了起义企图,虽然仓促地将队伍拉过了江,但广大士兵缺乏思想基础,敌人又用飞机撒下许多传单要部队回去,结果,王晏清只带了一个特务连平安到达解放区。这次起义虽然没按原计划完成,但在人们心中投了一颗炸弹:御林军倒戈了,蒋家王朝肯定完蛋了。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