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门的历史 发生在金门的战争故事

  关于金门,这个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泉州围头湾与厦门湾内的地方,人们之所以能记住它的名字,是因为那场国共之间的“金门炮战”战争历史。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金门,两小时内落弹达四万余发,是日落弹数更达五万七千余发,重点集中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炮兵阵地。由于当时正值晚餐时间,突发炮火造成死伤440余人,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当场死亡,吉星文重伤,于稍后因伤重不治。金防部司令胡琏、参谋长刘明奎与在金门视察的台湾当局国防部部长俞大维均负伤。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向大陆发出警告,如图谋夺取金门、马祖,美将视为威胁和平。第二天,解放军持续对国军在金门的滩头阵地、料罗湾码头、金门尚义军机场及炮兵阵地集中火力攻击。国军则针对攻击机场与码头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展开反击。而后解放军炮火稍有减少,直至9月7日-18日再恢复攻势。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指向水头码头,企图阻止台湾当局的海空运补工作,以达到封锁金门的目的。

  8月24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于料罗湾击沉军租商船“台生”号(民生公司所有之战车登陆舰),并重创“中海”号战车登陆舰(LST201)。“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阵亡8人、受伤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弹负伤掉队,被击中沉没。艇上艇员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陆获救。

  炮战发生之后,为了回应解放军的猛烈攻击,美国国防部在8月24日将第七舰队布防于台湾海峡,此后第七舰队协助台湾当局海军补给金门,并且与台湾当局空军、台湾当局海军陆战队、台湾当局陆军举行一连串防空两栖作战联合演习,并派驻F-100战斗机及胜利女神导弹营至台湾,同时也成立作战指挥中心。

  8月25日以后,国军企图维持金门的海上补给,利用夜晚运补。而解放军则以舰艇与岸轰,企图维持封锁。

  这场炮战一直从1958年8月23日持续到10月5日,历史上称之为“金门炮战”。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划上了句号。

  说到金门的历史,金门县,古称“浯洲”、“仙洲”等,于1915年设县,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金门”,屹立于台湾海峡西部,与中国大陆最近处仅2310米,现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实际由台湾当局管辖,是台当局“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所在地,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等12个岛屿组成。

  金门自古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所辖,1915年(民国四年)始创县治。汉人移民对金门的开发依据可考的史料始于晋代。根据清代《金门志》的记载,晋代共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家族因躲避战祸移居金门。

  803年(唐朝贞元十九年),朝廷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为其中之一,陈渊任牧马监,此为金门岛上设置行政机构之始。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随陈渊入岛开垦,陈渊因此而被尊为“开浯恩主”。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沿海,共设五卫十二所。金门守御千户所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称呼金门是“中左所”,下辖峰上、管澳、田浦、陈坑四个巡检司,后又增设烈屿巡检司。因金门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得名金门。

  南明时期,金门由郑成功政权实际控制。1664年(清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军攻占金门后,曾采取迁界措施,强制居民迁至海岸线30华里外,岛上人烟无存。1674年(康熙十三年、永历二十八年)至1679年(康熙十八年、永历三十三年),郑氏复占金门,并以此作为对中国内陆进行军事行动的前进基地。1680年(康熙十九年、永历三十四年)清军二度攻占金门后,沿袭旧制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永历三十七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实施复界,因迁界离开的居民陆续返回原籍。

  1914年(民国三年),清代地方区划制度废除,厦门自同安县独立分置思明县(今厦门市),金门划归思明县管辖。1915年(民国四年)金门独立设县,管辖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及周边岛屿。1933年闽变发生后一度由“中华共和国”所据,划为泉海省(后改称兴泉省)。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占领金门,金门县政府暂时搬到大嶝乡(即今厦门市翔安区大嶝镇)上租借民房办公,直到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全面溃败,退守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陆形势一片大好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准备进行解放台湾的战役。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三步走战略为:第一,掌握海峡制空制海权;第二,扫除周边岛屿的国民党势力,建立渡海基地;第三,预计于1950~1951年间发起全面的渡海战役。虽然1949年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失利,渡海部队三个团全军覆没,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为解放台湾进行渡海作战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从未停止。

  1949年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未能攻下金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解放军渡海攻台难度倍增,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政府隔台湾海峡对峙的态势基本确立,但是,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前发起万山群岛战役,解放了广东省的万山群岛。1955年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协同发起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一江山岛。此后,台湾当局控制的地区仅限于台湾岛、澎湖列岛、台湾周边岛屿以及大陆沿海的金门岛和马祖岛。金门岛和马祖岛是台湾当局控制的离大陆最近的地区。而金门岛解放军三个团被全歼的战绩也成为众多解放军将领心中一块永远的痛。

  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大陆立即着手在东南沿海修建鹰厦铁路,浙闽、赣闽、粤闽战备公路,及福州、龙田、漳州、晋江、惠安、连城机场,1955年-1956年,铁路、公路及六大机场相继完成。1956年解放军仿制苏联米格17的歼-5亦试飞成功。但是在台海一带,解放军一直不占有优势。国民党空军始终占有台海上空的制空权,国民党空军战机时常来到大陆进行骚扰和轰炸,国民党海军也基本占有制海权,解放军海军在没有大型战舰的情况下一直采用海上游击的方法和国民党海军周旋。在国内稍稍安定的情况下,为了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继续执行毛主席的解放台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需要发起对台作战,争夺沿海制空、制海权。

  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人民推翻伊拉克王室,建立伊拉克共和国,并退出巴格达公约,美、英立即派兵进驻黎巴嫩与约旦,中东形势紧张。大陆政府便以“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理由,加强沿海兵力,形成将要攻打台湾的态势,15日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金门炮战”蓄势待发。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金门战斗中有过比较惨重的失利,1949年10月,金门战斗的失利,震动了全军,也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在看到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代参谋长袁仲贤和副参谋长周骏鸣给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和参谋长陈庆先及福建省委并报中央的电报后,心情沉重,于29日亲笔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各野战军和各大军区。更多历史故事可以看这篇文章《金门战役中金门失利》,毛主席把金门失利这一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是金门失利后我在巨大的痛苦之中得到的一丝安慰。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