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炮兵送给美军一场中国式的葬礼(3)
二、丧钟为美骑8团而鸣
11月1日清晨,云山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中,上午10时,晨雾渐散。眼前的一切开始逐渐清晰起来,炮1师师长文击举起望远镜向南朝鲜1师阵地望去,敌人在阵地上来回走动,丝毫没有察觉已被我军包围,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时已初冬,树木都光秃秃的,伪装条件很差,万一被敌人发现逃脱了,就前功尽弃了。
这些天,他的炮1师什么困难都碰到了。朝鲜北部道路崎岖,夜里行军,不是翻车就是翻炮,前5天仅25团1营就翻车翻炮一百多次,天亮后伪装稍微不好,又遭敌机空袭,损失了一些火炮,还伤亡了大量的人员及马匹。所幸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没影响战斗。
15时30分,炮兵观察所突然发现,云山西北方向的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开始向后移动,云山城附近的敌人也开始往来频繁,同时,右翼前沿的观察哨也报告,他们发现正面的敌人背起背包,乘坐汽车开始向后开动。难道云山的敌人已经察觉到三面被围,要逃跑了?
战机转瞬即逝,39军军长吴信泉决定把攻击时间提前到17时,彭德怀同意了。事后才知道,那是李承晓军第1师正与美骑兵第1师换防,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第一次遇到了美国精锐主力。

资料图: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志愿军炮兵
16时40分,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中国炮兵开始炮火准备,炮弹就如雨点般倾泻在敌军阵地上,剧烈的爆炸声震荡着云山山谷,每门炮都拿出了最大的发射速度,炮火从不同的角度射向主要攻击点、主要目标,炮兵观察哨里不时报告着敌情,指示打击目标,有些前沿步兵观察所也主动报告敌情,充当义务炮兵观察员,炮兵则根据报告不时调整角度、方向。
美军第一次尝到志愿军炮弹的厉害。有些敌炮阵地,在我炮火压制下,竟几十分钟没有打出一发炮弹。
据美军的战史记载:中国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检查弹道,发现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的、让德军胆战心惊的132毫米的苏制“喀秋莎”火炮。其实,当时“喀秋莎”火炮尚未装备中国军队。美国只不过是在为失败寻找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