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当年是如何当上的(4)

  1923年的3月1日,孙中山自沪抵粤后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此为孙氏在粤开府的梅开三度,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即侍卫长,命其速来就任,但蒋照例姗姗来迟,于4月20日才抵达广州,因为不称心,又于7月12日“愤而辞职”,前往香港。然而当听到孙将派代表团赴苏,蒋乃于7月13日自港写信给大元帅秘书长杨庶堪,希望向孙提出自己的要求:

  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蒋介石1923年7月13日致杨庶堪书,见《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三十六卷,第92页)

  不论是为了安抚蒋之情绪(此种情绪又多少含有“瑞元无赖”的性格),还是一时无人可派,孙中山最后决定派蒋介石、王登云、沈定一以及共产党人张太雷,组成“孙逸仙代表团”,前往报聘,并于1923年8月16日由上海起程赴俄,9月2日抵达莫斯科。

  蒋介石一行在俄参观了军事学校和武器装备,还去拜会了红军之父托洛茨基(LeonTrotsky)、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齐采林(Chicherin),以及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胡定斯基()等人。最主要的任务则是于9月9日会晤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施克亮斯基()和参谋长甘门涅夫()。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主任吴文津从俄文资料中得知,蒋曾代表孙中山向苏方寻求推翻北洋政府的一个新战略协议,即突破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上的孤立,把根据地转移到西北,以便苏方的军事支持。(详阅吴文载《蒋中正先生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二册,第38—53页)其实孙致加拉罕(LeoKarakhan)英文函已经披露,有谓:“蒋将军将提交贵政府以及军事专家一份在北京以及更远地区的军事行动计划书。”(引自Whiting,SovietPoliciesinChina,)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当然不会得到苏俄的支持。

返回战争史料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