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护士嫁给中国人一生日本人还债(3)
抗战胜利后——
伊藤放弃了回日本留在中国,她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爱情
伊藤对记者说,她加入解放军医疗救护队,她护理一名截去双脚的年轻战士临终前,将身边唯一的苹果给了伊藤郁子作为感谢。“我的眼泪簌簌而下,那不是一只普通的苹果,是滚烫的中国心。”
转眼,抗日战争结束了。此时摆在伊藤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返回日本,另一条是留在中国。“我想念父母,但当我眼前浮现日军挥舞大刀屠杀中国百姓的凄惨场面时,我很内疚,这笔血债日本人子子孙孙也还不清。再想到中国军人收留自己并教自己学汉语写汉字的情景,我想,我就留下还债吧!”就这样,伊藤留下来了,成为解放军牡丹江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伊藤郁子回忆,在牡丹江野战医院,自己很快成为骨干,并曾用自己的O型血挽救了17名中国军人。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到医院看望伤员时还专门接见了她,“称赞我是日本的女中豪杰!”
“我25岁时被调至解放军山西康复医院,在那里遇到了我的爱情。”伊藤郁子对记者说,在那里遇到了前来疗伤的宗序定,祖籍如皋,当时是公安中央纵队第一师第三团的一名军官。两人一见钟情,一年后,当其他的日本女兵申请回国时,伊藤则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同年与宗序定喜结良缘,次年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1954年,一家三口回到江苏如皋县城定居,伊藤在县人民医院外科当护士,从此扎根于此。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伊藤省吃俭用,掏钱为困难病人买鱼买肉改善伙食,多次无偿献血抢救农村病员的生命,自己则一天天消瘦,体重最低降至60斤。“消息传到当时县长魏志田耳里,魏县长拎着红糖、鸡蛋、猪油来到医院看望我,并吩咐院领导‘限她一周内吃光,不许转送他人’。”伊藤对记者说,自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好评,院领导号召大家“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
伊藤郁子向记者讲述了她与周围人之间的一段往事,十年浩劫中,有造反派要闯进医院揪斗自己这个所谓的“日本特务”。当时70多名病员和医务人员齐刷刷挡在办公室门前阻止。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护着她说:“伊藤是有功之臣,要揪就揪我好了。”在场的人一起保住了伊藤,伊藤从内心由衷感谢如皋人。
中日建交后——
曾回日本探亲引起轰动 日本外相亲自接见挽留也没留下伊藤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之后,当年的11月底,伊藤郁子办好回日本探亲手续,在阔别了27年后,第一次回日本与亲人重逢。档案资料中有伊藤回国探亲的记载,当时日本媒体对这一事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伊藤回忆说:“当时有省、市、县很多领导以及如皋县人民医院近百名医务人员为我饯行,欢送会上没有欢声笑语,很多同事暗自流泪,他们以为我不再回来了……”
27年后首度团聚,伊藤内心充满激动,日本当地政府官员以及亲朋好友一起迎接了她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时84岁高龄的母亲搂着我哭得死去活来,她说,家里条件比中国好,回来就好了。”伊藤回国探亲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日本。档案资料显示,当时日本东京的几家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做了报道。“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首相府接见了我,他说如果我愿意回日本定居,他代表日本政府衷心欢迎。但我始终微笑不肯表态。”
伊藤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事实上,那时自己已经决心提前回去。“病榻前,年迈的母亲苦苦相求,求我回去定居陪伴她最后的岁月,但是我不会离开中国,因为那里有我的丈夫和女儿,有我的事业,有数不尽善良的中国人。”伊藤郁子对母亲说:“我不能制造第二次骨肉分离!”
就这样,在1973春节前夕,伊藤含泪辞别了亲人,于除夕之夜奔回了日夜眷恋的中国。“中日建交以后,我5次回日本探亲,每次都提前回来,因为我的心永远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