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天王星和海王星历史上曾换位
海王星
天王星
冥王星被开出九大行星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系的“命途多舛”。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系历史上的行星排序并非现在的样子。在40亿年前的太阳系演化早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位置顺序很可能是反过来的。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10日最新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Steve Desch,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太阳星云(凝聚成太阳和行星的灰尘和气体云盘)的表面密度。
太阳星云原行星盘的表面密度是天文学家研究行星及其物质生长速度的基本量。由于目前直接观测遥远的原行星盘非常困难,近30年来,天文学家一直用估测的表面密度,也就是所谓的“下限质量太阳星云”。它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将太阳系每颗行星的岩石成分加上符合太阳组成的氢和氦所得到的总质量,分散到各个行星的轨道区域上去。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原行星盘的质量,但得到的表面密度会比实际低,并且这些物质质量形成行星的速度也会比实际上慢。
Desch表示,现行的模型并不太完美。比如,根据各个行星的组成和大小,现行模型认为木星应该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天王星和海王星则需要好几十亿年,而实际上太阳系还没有那么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