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观测发现巨行星形成时间异常缓慢(2)
而IC348星团中盘结构却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天文学家对这些高密度过渡性圆盘的观测往往不使用可见光波段,而是采用红外波段进行观测,越是行星形成活跃的区域,尘埃结构密度就越大,在红外波段的光无法穿透的情况下,科学家使用了射电望远镜进行探测,希望对高密度圆盘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观测方法具体实施时发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至于必须夏威夷莫纳克亚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
为了研究这种在行星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过渡性圆盘结构的演化,新的研究方向旨在以一百万年的时间跨度,将IC348星团的高密度圆盘中的气体和尘埃与金牛座、蛇夫座和猎户座恒星形成区的相关结构进行比较。在IC348星团中,科学家一共发现9个高密度过渡性圆盘,大致是木星质量的2-6倍,而在金牛座、蛇夫座和猎户座中,却达到100倍的木星质量,这在数值上要明显小得多。
这说明,如果IC348星团行星形成的频率与科学家所知的理论相同,这就意味着引力不稳定模型更可能是正确的,而如果核吸积模型是正确的,在上述时间尺度上,行星形成时间应该不会这么慢。虽然在目前已知的观测数据前,对行星形成模型进行定性判断显然还不够成熟,然而IC348星团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行星形成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而且在形成时间上也需要进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