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嘉庆帝诛杀和珅的背后隐情:即位前两人就有积怨(2)
和珅知道乾隆要禅位给太子,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便竭力劝阻,但乾隆决心已定,不听和珅劝阻。和珅见劝阻乾隆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禅位给太子颙琰,即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虽然颙琰已经禅位,但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依然是主持朝政的宰相。嘉庆在做皇太子时,就深恨这个靠拍马屁的功夫,从一个跟在轿子后面的扈从,爬到主持朝政宰相的和珅。做了皇帝以后,一心想除掉这个乱国的奸臣,但因碍于乾隆这个太上皇还在,无法下手。
乾隆要禅位给太子,和珅竭力劝阻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嘉庆做了皇帝,但朝政大事还得听命于太上皇乾隆,所以对和珅还不得不加以周旋。这时,和珅依然位居相国,嘉庆称他为相公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每当有什么事情要奏明太上皇,嘉庆有意叫和珅代奏。有人提出非议,嘉庆说:“朕方依相国理四海,何可轻也。”其实,这是稳住和珅。和珅为了探听嘉庆的真意和动静,特意推荐他的老师吴省兰帮嘉庆抄录诗章。嘉庆看穿他的用心,所以写诗也不露声色。和珅以为嘉庆不会有什么不利于他的举动,就安下心来。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归西,嘉庆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制裁和珅的计划,自然启动。把和珅抓起来交大臣会审,下诏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其中第一条大罪是“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可见和珅弄巧成拙。嘉庆又派人抄和珅的家,整整抄了五天五夜才点清楚。发现和珅聚敛的家财竟然超过了大内,连嘉庆也为之震惊。和珅家财的总值达到了八亿两白银,相当于甲午、庚子两次赔款的总和。当时全国年收入才七千万两白银,和珅一家的财产就相当于全国十余年的总收入。嘉庆的诏书说列举就可谓惊人。如:“珍珠手串二百余,多余大内数倍”,“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藏银、衣服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银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等等。所以当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言。关于和珅的富有和贪婪,也有史料记载和许多流传。比如:内宫陈设有有一碧玉盘,直径有一次多,是乾隆喜爱之物,有一天被七皇子打碎,七皇子向和珅求助,和珅立即从家中拿来一碧玉盘,色泽尺寸,都超过打碎的那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