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朱元璋眼中的第一功臣却是刘伯温的死对头(2)
朱元璋明白郭子兴的把戏,就把滁州交了出来,带着李善长攻下和州,开创新局面。随后朱元璋率军攻打附近城郭,留下李善长留守和州。元军偷袭,作为一介文人的李善长,布下埋伏,诱敌深入,全歼元军,朱元璋从此对李善长更加高看。此后,李善长如鱼得水,提出渡江直取南京的战略。他劝朱元璋取得天下要“不嗜杀人”,而要以德服人。朱元璋多次采纳他的建议。由于表现出色,李善长步步高升,从镇抚书记一步步升为朱大元帅的都事,鞍前马后服侍多年,待天下平定开国,朱元璋认定其是第一功臣,封其左丞相。明初设左右丞相,以左为尊,屈居之下的右丞相乃是军功显赫的徐达,可见李善长之地位之高,就这样达到了人生巅峰。
俗话讲树大招风,官场之上更要低调做人。助明开国的刘伯温此时的官职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看到李善长大权独揽,很看不惯,二人龃龉。刘伯温和李善长根据乡土所属不同派别,刘伯温属于浙东党,李善长属于淮西党,两党之间互相争权。当时李善长年俸四千石,刘伯温只有区区二百四十石,薪资是刘伯温的十几倍,朱元璋重乡土观念,提拔李善长也有道理,但刘伯温自恃足智多谋心里不服。有一次,听说李善长的下属李彬犯了贪污罪,刘伯温找准机会向朱元璋参了一本,誓要灭灭李善长的威风,请求杀掉李彬。李善长尽管向刘伯温求情,但贴了冷屁股,李彬还是被杀了,从此李善长与刘伯温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