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晋第一美男子王衍是怎样误国的
王衍(256—311),西晋大臣,字夷甫,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与太尉等职。他端庄清秀,有着一双纤纤玉手。据《世说新语》记载:“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其手如白玉,拿着佛尘时人们都分辨不清玉手与玉柄了。

他不像他的堂哥王戎有个向他撒娇“亲卿爱卿,是以卿卿”的妻子,王衍的妻子倒是特别贪财。他的妻子是郭泰宁的女儿,“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甚至让婢女去路上拾粪。王衍非常痛恨妻子的“贪浊”,口中从不提及“钱”这个字,其妻有一次乘他睡觉的时候,让婢女在床边堆满钱,王衍早晨起床时发现无路可走,就喊婢女“举却阿堵物”——拿掉这些东西,就是不说出那个“钱”字。
如果就是这些典故,王衍倒不失一个丰神俊逸又不贪恋财物的翩翩名士了。但王衍还有另一幅面孔。
他伶牙俐齿,经常口若悬河,而且自我感觉非常好;但这种能力却给羊祜(王衍是羊祜的从甥,即羊祜堂姐妹的儿子)的感觉极差。晋武帝泰始八年即272年,王衍才17岁,有次他要到羊祜那儿去陈述一些情况,他“词甚清辩”,但羊祜当时就没给他好脸色,王衍也不高兴地拂衣而去。羊祜对在场的嘉宾们说“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胡三省评价为:“史言羊祜有知人之鉴,为(晋)怀帝时王衍误国亡身张本。”王衍聪明秀美,在其小时候,山涛见到他后,感慨良久便说道:“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宁馨儿是晋宋时的俗语,意思是“这样的孩子”;后用作对孩子的美称,唐代张谓有诗句“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清朝赵翼亦有诗句“漫有床前阿堵物,也多膝下宁馨儿”等。
他喜谈老庄,名重当时,拥有大批铁杆粉丝,但他“宅心事外(即在其位不谋其政)”,经常信口雌黄,晋朝孙盛《晋阳秋》有如此记载:“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他没有政治原则,贪生怕死,更无节操,是个典型的趋利避祸的现实主义者。王衍的小女儿是晋惠帝太子司马燏的王妃,当司马燏被贾后废为庶人幽囚在金墉城之后,王衍赶紧上表要给女儿离婚以逃避灾祸,后来太子被迁至许的时候,派人给王妃送去一封“自陈诬枉”的书信,结果王衍根本不敢往上呈报。赵王司马伦斩杀贾谧与贾后等人后,也认为尚书令王衍“备位大臣,太子被诬,志在苟免”而“禁锢终身”,就是永久取消他以后出仕为官的资格。311年,王衍奉送太傅司马越的灵柩还葬东海的途中,被石勒俘虏,当石勒追问他晋朝衰亡的原因时,王衍却声称国家大政方针不是他所能决定的,自己从小就没有从政当官的愿望,并劝石勒称帝,“冀以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