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新人结婚用的婚房竟然不叫洞房

  在《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曹操與袁紹年輕的時候,非常要好,經常出去“俠游”,這樣就免不了做一些惡作劇的事情,有時還會偷雞摸狗。有一天他倆見一對新人結婚,便偷偷地溜進人家的院子,看到新娘貌美,就冒出了個壞主意。突然大喊“抓賊”,把“青廬”里的人都引了出來,混亂之中把新娘劫走了。我們姑且不去論證這個故事的真假,但古代人把舉行婚禮的時候臨時搭建的帳篷叫“青廬”,卻是千真萬確的。

  從東漢至唐初,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帳篷里舉行婚禮,“青廬”一般設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下轎的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走過,最后進入青廬。《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禮異》:“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于此交拜。”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神女》:“公子辭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鉤辰,天孫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備青廬。’”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