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女子欲火无处泄倒致百病缠身(2)
依中药的药性,柴、芍、芎、回和香附、厚朴、陈皮等,均为舒肝理气之品,玉竹、白术、茯苓等功在调和脾胃,二者合在一起,意在舒肝解郁,调和肝脾。

这样的病例在《清宫医案研究》有不少记载,大同小异,宫女们患的多为肝气郁结、脾胃不和等肝病和胃病。
为什么紫禁城里的女子多发的是肝病呢?这也许得从清宫选秀和秀女的命运说起。历代后宫女子进宫大致就是三种情形,一种是聘请和采选,一种是进献,一种是劫夺和藉没。清宫的“选秀”不同于以往历代封建王朝的是进选女子皆是旗人,只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年举行一次、并由礼部主持的采选活动,进选的都是八旗女子,首先是满旗女子,蒙旗其次,有一定功勋的汉旗则排在最后。另一种,则是由内务府支持的一年举行一次的选秀,选秀范围则来源于官职比较普通家庭的女子,中选女子并不作为嫔妃之备,而是留在宫中作为宫女和侍女,在宫中年龄达到25岁方可出宫嫁人。
但顺治帝时,开始将满洲官员和外藩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纳进选择皇后的范围,扩大了联姻的范围。那是顺治八年八月(公元1652年9月),六岁就登基的顺治,在他十四岁那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新娘——博尔济吉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