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实的历史:少年刘备竟是个“土匪头子”(2)

  史书中记载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就是简雍、关羽、张飞。简雍是刘备集团的肱股之臣,少年时就认识刘备,属于“年少争附之”中的一员。史书上对他的着墨不多,主要说他对礼法规矩不屑一顾,非常不注重个人形象。关羽本是河东解良人,因为杀人越货潜逃到涿郡,因为刘备在当地颇有名望,便去投靠他。张飞是刘备的老乡,与关羽一道去投靠刘备。从简雍、关羽、张飞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刘备结交的“豪侠”全是一群不遵守礼法规矩的“亡命之徒”。因为刘备手底下聚集了一批人,中山的马贩子张世平、苏双觉得他是奇才,给他了一笔钱,刘备便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可是,仅是这样也让笔者心生疑窦。《三国志》中记载张、苏二人赠送刘备钱财时,先是写他们“赀累千金”,路过涿郡时给了刘备一笔钱财。按理说,刘备尽结交一些亡命之徒,张、苏二人躲之不及,为何还要主动赠送钱财呢?

  有一种解释说,刘备纠集亡命之徒对巨商张世平、苏双进行敲诈才获得了这笔钱财。从刘备少年的经历来看,仅仅依靠一句轻狂之言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的。他在获得张、苏二人“赠送”的一笔钱财时已经有很多“豪侠”依附于他,他能过上骑马遛狗、攀比穿戴的生活很可能就是利用这些“豪侠”们巧取豪夺来的。如果说刘备待人恭谦很有名望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他聚起第一支武装时宗族中没有一位亲戚投靠他,甚至连夸赞他“非常人也”的亲戚刘元起也没让儿子刘德然随刘备左右,这让刘备的名声大打折扣。倘若刘元起真心认为刘备是“非常人也”,可又为何在刘备拥有一支部队时不让儿子去投靠他,以期谋求发展呢?

  刘备的父亲刘弘实际上是有兄弟的,《三国志》记载了刘备的叔叔叫刘子敬,可这位亲叔叔并没有对一贫如洗的刘备家提供丝毫的帮助,甚至觉得他会“灭吾门也”。难道仅仅是因为刘备少时的轻狂之言就让叔叔有如此严重的看法吗?孩童时代很多人都说过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可《三国志》将这事专门写出来是否有名不副实的嫌疑呢?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刘备身处的时代属于乱世,少年时他就已经暴露了“称帝”的野心。依附他的那些少年很可能都是一群亡命之徒,因此家族里的亲戚对他都是避之不及。当他与这群亡命之徒谋得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钱财后,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少年时就已经成为一名“豪侠”,并且还是一名“豪侠”首领。既然他做了“豪侠”首领、土匪头子,自然而然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并且利用朝廷要求地方自行组织武装平定黄巾的机会将这群亡命之徒打造成“剿匪义军”了。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