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胆小被噩梦吓死的皇帝(2)
冉闵灭后赵时,五胡惊惧,于是便联合起来对付冉闵,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便是姚弋仲父子的羌军。后赵灭亡后,姚弋仲投靠了东晋,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姚弋仲死后,儿子姚襄继任,便有了占据关中,进而称霸中原的想法。结果遇到了刚刚兴起、有着同样想法的前秦。在与氐族势力的对峙中,姚襄连连败北,最后战死。姚襄的弟弟姚苌万般无奈,只得率军投靠了前秦。自此,也开始了他和苻坚之间的一段恩恩怨怨。
前秦帝国可以说是成也羌人,败也羌人。打败羌军,让前秦在关中站稳脚跟,继而构建起强盛的帝国大厦;而前秦政权频临崩溃时,又是羌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让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这其中一个关键人物便是姚苌。那么,姚苌为什么那么害怕苻坚呢?只要看看苻坚的做派,便会一目了然。苻坚堪称十六国时期的一位明君仁主,讲究“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比如对待慕容氏,慕容垂被排挤前来投奔时,苻坚力排众议、委以重任;灭掉前燕后,又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充分体现出他心胸开阔、广结天下的处事风格。
苻坚对姚苌,则更是高看一眼,封他为龙骧将军便是最好的例证。龙骧将军本是苻坚曾经做过的官职,他当了皇帝后,“龙骧之号未曾假人”(《晋书》),这个封号便不再使用了,然而他却偏偏给了姚苌。苻坚此举,在路卫兵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姚苌“少聪哲,多权略”(《晋书》),是一位有头脑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要笼络羌族势力为己所用。最重要的,它体现了苻坚对姚苌的一种信任。事实上,也正是苻坚对姚苌的礼遇有加,才会让姚苌心存愧疚。
客观的说,前秦帝国的兴盛,姚苌是功不可没的。前秦东灭前燕,西并仇池、前凉,北伐代国,南取梁益二州,最终完成北方的强势统一。在广袤的北方战场上,无不留下羌军征伐的印记。从这点上看,苻坚当初倚重姚苌,眼光是敏锐而独到的。就像苻坚和宰相王猛一样,苻坚和姚苌,一样谱写了一段人所称道的君臣佳话。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残酷而现实:一个大的事件能够改写历史的走向,而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也会改变历史中人物的命运。在路卫兵看来,如果不是后来苻坚淝水惨败,走到了帝王末路的绝境,他与姚苌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让人痛惜的故事。
确切的说,姚苌和苻坚的决裂,源于一件偶然的小事:前秦淝水兵败后,北地长史慕容泓在关中起兵,建立西燕。苻坚派姚苌和儿子苻睿前去围剿,结果苻睿不听姚苌劝告,孤军深入,遭遇伏兵,战死疆场。苻坚痛失爱子,要治姚苌的罪,姚苌一害怕,“奔于渭北,遂如马牧”(《晋书》),慌不择路的逃到渭北一带。附近一些豪族相继来投,“咸推苌为盟主”(《晋书》),后来又有“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余万户”(《晋书》)。于是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背弃了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