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代汉将董文炳 忽必烈都不得不称一声“大哥”(2)

  1262年,李璮叛乱,董文炳奉命率诸军征讨,最终平定叛乱。忽必烈鉴于李璮之乱的教训,开始剥夺世侯权力,唯董氏不予触动。此后董文炳在伐宋作战中,也发挥重大作用,一次作战,宋军矢如雨下,一箭射穿董文炳的左臂,箭头戳中肋部。董文炳拔出箭矢,授予左右,依然指挥督战。1276年,元朝大军兵临南宋都城临安,宋朝帝后出降,南宋正式灭亡。后来丞相伯颜向忽必烈奏报:“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忽必烈回答道:“文炳吾旧臣,忠勤朕所素知。”

  1277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董文炳,派他到大都视事,并言道“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即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中书省(相当于国务院)、枢密院(军委)无论大小事情,都必须呈报董文炳之后施行。董文炳抵达大都后,没有到中书省办公,只是依仗平素威望来抑制权臣阿合马。

 

  1278年,忽必烈口中的“董大哥”病死,时年61岁。董文炳有两个儿子,长子董士元在与宋朝作战时身中十七枪,战死沙场。次子董士选也十分了得,后来也在朝廷里担任高官,1294年,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即位,他也跟着爷爷乱叫,称呼董士选为“董二哥”,这辈份实在有点乱。一次,铁穆耳执意要出兵西南,董士选苦谏不从,后来果然失败,铁穆耳于是叹息道:“董二哥之言验矣,吾愧之!”此外董文炳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在元朝政府中历任高官,董氏家族数代在元朝政界的上层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河北省藁城县内,仍保留着勋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南董元代董氏墓群”。墓区内碑刻成林,古柏参天,似乎述说着曾经的辉煌。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