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都在纸币进行特殊砑花难以仿冒(2)
在宋代,成都特制楮纸在抄纸过程中进行了特殊的砑花,难以仿冒,所以包括交子在内的宋代纸币用纸均在成都制造,造水纹纸的工艺被用作纸币的防伪措施之一。
至今,水印广泛用于印制需要防伪的高级公文纸、钞票、护照、证书、账册等。

古代纸张的制作流程
假币扰乱江南经济嘉定十六年(1223),宁宗皇帝赵扩收到一官员的奏章,称:“年来伪楮(伪造纸币)日甚”,兑届回收数量超过发行数量。对此,宁宗深感忧虑。
两宋政府发行的纸币,无论是交子,还是钱引、会子,均实行分届发行,定期回收。每两年一届,后延长到四年,甚至八年一届。奏章中写道:一届纸币发行以后,“耗于水火,耗于破损”,再加上其他原因逾届没能兑换,数量理应大为减少,然而到了纸币的回收日期,“其数常溢,则伪楮(假币)之多可知也”。
早在南宋初期,川陕宣抚使张浚就破获了伪造纸币的团伙,逮捕案犯50人,缴获钱引达30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