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龙脉:宋朝开国有何风水玄机?
唐朝末年,社会危机严重,藩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使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动荡。
在五代乱世之中,宫廷政变、武将造反屡见不鲜。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就是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陈桥兵变”,以兵不血刃之势登上帝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宋朝,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由此开创了一个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
赵姓之源
在百家姓中,赵姓居首,是天下第一大姓,这主要因为《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当时赵姓为国姓,故排名第一。在赵姓中,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河间赵氏著名的人物是西汉京兆尹赵广汉,而让赵姓发扬光大的人则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追溯赵匡胤的家谱,我们发现赵匡胤乃是凤鸟的后裔。据史书记载,赵匡胤的祖先本不姓赵,而是姓嬴,与秦国嬴姓同祖,形成于西周。嬴姓起始于三代时期,其祖先为伯益,是夏朝东夷族首领,圣主舜赐其姓嬴。
到了伯益的九世孙造父时期,造父是周穆王的亲近车御,擅长狩猎,因此,他常与周穆王一起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他在潼关马市发现了六匹毛色无杂的骏马,品相非常优秀。可是当时规定,周天子的车乘必须是八匹品种统一、毛色一致的骏马,这只有六匹,不能达到礼制的规定。可是如果放弃,又实在可惜了这几匹宝马。他犹豫许久,后来听说在山中的桃林还可以找到毛色一样的马,他就买下这六匹,马上跑到桃林中寻找。桃林有三百里大,又是树木参天,找到两匹马谈何容易?造父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就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获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骏马两匹。造父将所得八匹千里骏马送给周穆王。周穆王立刻更换新舆,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宝马,并亲自为造父深入桃林捕获的两匹千里骏马赐名为“骅骝”“骊耳”。从此以后,“骅骝”“骊耳”就成为赞美千里骏马的代名词。
周穆王喜得宝马后,自然对造父更加欣赏。传说有一天,他们一时兴起,纵马向西驰骋,八匹千里骏马将随行的卫队远远地甩在身后,不见踪影。周穆王和造父二人非常高兴,不理会后面的人,乘兴扬鞭催马一直向西,不出半日就来到了西域。两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离国都这么远的地方,景色与关中大不一样,地广人稀,山川壮丽,不由得流连忘返。而且加之珍兽猛禽遍地,两个喜欢射猎的人不能自已,驱车追禽赶兽,不觉天色已晚,就任凭千里骏马在西域荒漠中自由奔跑。结果,一直跑到了昆仑丘,那是西域瑶池的所在地,他们见到了西王母,得到了西王母的热情款待,并在瑶池之上“与西王母觞”,三人对饮仙酒作歌,煞是痛快。
就在这个时候,徐国徐偃王起兵造反,周穆王非常着急,造父便驾车日驰千里,与周穆王迅速返回镐京,及时平定了叛乱。周穆王感念造父在这件事上立了大功,便将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之地赏赐给了他。古代一向以住处为姓氏,造父的后裔自此以后便称为赵氏。
由此下传六世到了奄父。奄父名公仲,和他的祖先一样是周宣王的近御,帮助“宣王中兴”,赵姓有了最初的地位与发展。到了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成了晋文王的御者,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在晋国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到战国初年,晋公族势力消亡,大夫擅权,叔带的十二世孙赵襄作为一个权大夫之一,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这是一个不忠于周天子也不忠于晋王室的行为,可是赵襄还是做了。到了他的孙子赵籍时,赵国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散布全国。其中天水、邯郸、涿郡为赵氏的三个主要分支,而涿郡一支(又称河间赵氏),为龙脉所系,时至五代,终出现了赵匡胤这位真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