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代悬案:奸臣和珅受宠的七大秘籍(3)

  第二,相貌堂堂。和珅当时号称满洲第一俊男,长得很酷的。乾隆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是:机警敏捷,聪明干练,相貌俊秀,年轻漂亮。相貌不俊秀的人,很难得到乾隆的重用,比如纪晓岚,因相貌丑陋,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乾隆真正的重视,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做乾隆的词臣。

  第三,出身满洲,又聪明机敏。不管怎么说,和珅毕竟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这是他受宠发迹的最基本条件。在学问同等的条件下,皇上当然喜欢满人而不是汉人啦。而且,和珅聪明机敏。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有一次乾隆出巡,仪仗用的黄伞盖临时找不到,乾隆又着急又生气。手下这些人吓得不得了,因为这有杀头之罪,谁也不敢回答。正在这个时候,和珅说:“管此事者负此责任。”乾隆一看这个小青年回答问题很明快,就注意上了他。

  第四,最会理财。例如,在和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岁为盈积,充外府之用”。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各省官员交纳的议罪银越来越多,构成一笔巨大的财源,流入皇帝的金库——内务府广储司,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

  第五,具有较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珅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等国的使臣。《清代名人传略》就记载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和珅妥善接待了英使马戛尔尼一行。过后英国特使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珅还对“清缅关系”、“清与安南的贸易”的改善都提出了看法,“多称上意,并允行”。

  第六,乾隆帝与和珅可能有断袖之欢。清代官场上有好“男风”陋习,乾隆帝可能也受时风所袭。这在文献中亦可找到蛛丝马迹,御史钱沣就曾指责和珅办公地点“切近禁寝”,“不应于未辨色之先,一大臣入止,而随从军机司员亦更入更出”。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据记载,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马佳氏,但这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宠爱的妃子。宝亲王常在没人的时候和马佳氏调笑。一天,马佳氏误撞到宝亲王的眉际,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皇后便以马佳氏调戏皇子为名,下令将马佳氏牵到月华门勒死。宝亲王听后,流着泪到月华门前,此时的马佳氏已奄奄一息,宝亲王放声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妃子的颈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以红痣相认。”马佳氏淌下两行眼泪魂归西天。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