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起源认识在争论中不断深化(2)
5.相互作用圈说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张光直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看法发生根本变化。1986年,他将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8个相互作用圈(Interaction Sphere),并以此来解释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6.重瓣花朵说
1987年,严文明认为,史前文化空间关系存在不平等的差序格局,即“中国史前文化是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在文明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中原都起着领先和突出的作用”,其他地区则是“花瓣”。
7.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
2000年,赵辉提出,在数千年历史上,中原既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也是文化核心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主流现象,在周、秦、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最强盛的历史朝代尤为醒目。
8.新中原中心论
2002年,张学海认为,“重瓣花朵说”是多中心论基础上的中原中心论,不同于以往的中原中心论和单一中心论,可称为新中原中心论。“花心”、“花瓣”的发展时有快慢、高低之别,并非同步直线发展。但在7000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花心”地位的中原都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中心,是文化与民族融合最主要的大熔炉。正是“花心”与“花瓣”、不同“花瓣”之间的互动作用,培育出中华文明之花。
2013年11月,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认为中国上古文明首先发源于长江流域,然后由南向北传播。此说与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截然相反,引发学界争议和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