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谁推上位的(2)
于是,馆陶不断地在景帝和窦太后面前说栗姬和太子刘荣的坏话,说王夫人和刘彻的好话。不久之后,景帝果然废了没有过错的刘荣,立了原本毫无希望的第十子刘彻为太子。
然而,仅仅听野史这么说是不够的,里面有很多民间想象的逻辑漏洞。因为景帝本是一个强硬而性格残忍之人,非常精明;而馆陶公主哪有能耐主导立储这种大事?真实情况是,景帝是顺着杆子往上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又没有落下把柄。
首先,是景帝已经看不惯傲慢的栗姬很久了。直接导致他对这个女人放弃的原因是,他曾试探着向栗姬托孤,要她照顾好他的多个子女,栗姬却吃醋了,态度恶劣,这让他相信一旦栗姬当上太后,则众儿女生命堪忧。其次,景帝并不怎么喜欢性格软弱的太子刘荣。从刘荣无辜被害死他不难过,反而急着保全害死刘荣的郅都,就可以看出来了。怎么才能废掉这个旧太子呢?正巧馆陶公主不断地在窦太后跟前吹耳边风,帮助景帝移掉了“太后反对”这个障碍,简直是天遂人意!
再有,馆陶之所以在这么多王子中看中这个比阿娇小5岁的小男孩,首先还是因为刘彻当时已经崭露头角,景帝很是喜欢他。而王夫人的沉稳、老实,也让景帝放心。
从常理来说,刘彻排名第十,当太子是轮不上的。景帝对此很苦恼。最后,他立了不喜欢的王夫人为皇后,为的就是让刘彻顺理成章地当太子。这绝非姐姐在旁边煽风点火之下的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历朝历代的易太子,都会闹得轰轰烈烈、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甚至还伴随着杀戮和腥风血雨,惟有景帝换太子,轻巧而波澜不惊。后世常以为,那主要是馆陶公主在作梗,殊不知,她不过是敲边鼓的,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是景帝本人。
其实,馆陶公主的地位,多是窦太后在撑着的,窦太后去世后,纵然馆陶是皇后之母,武帝也没空搭理她了。这时候的武帝还会顾念馆陶当年把他往皇位上推了一把吗?未必。有时不得不承认,不得高估宫闱斗争的价值,也许结果是早已设计好的,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帝王的一局棋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