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顺治厚葬崇祯的盛大场面(4)
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这样,下葬成了问题。李自成想了好半天,最后只好决定将崇祯帝、周皇后葬入昌平田贵妃的墓中。田贵妃叫田秀英,陕西籍客商田弘遇的女儿,姿色娇艳,体有异香,善梳妆、下棋、弹琴。于两年前去世,葬在昌平天寿山。3月23日,李自成对崇祯进行了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后。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皇后也按照礼制加了凤冠和袍带。李自成在勿勿忙忙之中,能够做到这样,也算可以了。崇祯就这样草草地下葬了。
多尔衮率部进入北京的第三天,命令全体军民为崇祯服丧三天,同时,为崇祯加谥号为“庄烈愍皇帝”为他的墓命名“思陵”同时,对这座陵园进行大规模修建。朝廷迁都进京后,顺治帝再做决定要重新安葬崇祯,并且规定,从此以后,年年在崇祯自缢的日子举行祭祀。
傍中午的时候,顺治帝带人来到了昌平的万寿山。皇帝停下了马,整个扈从大队也都停了下来。围绕“思陵”山上山下,黑压压一片,到处都是满洲人。
建成的思陵已变得异常壮观,真正的皇陵气派。
陵墓的南墙宽六十步,正中间是一扇朱漆的大门,高一丈二尺,左右两个小门紧紧地锁着。距正门十三步,就是三间的“思陵享殿”,长七丈二尺,宽四丈二尺,高近三丈,里面正中的几案上,供奉着崇祯的神位。内殿里有碑亭,上面书写“怀宗端皇帝陵”篆首“大明”都是烫金大字。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修三丈。内设大香案一个,后面是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着龙边纹,用金粉涂了进去,上面题写‘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中楹为暖阁,有长槅六扇,中供木主三,中间是庄烈愍皇帝,左边是周后,右边是田妃。周后神主题曰‘大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后皇后’,田妃神主仅存‘恭懿'二字。配殿三楹,都是黑瓦。殿前大杏树一株。陵寝门三,距殿址四步,穴墙为门,中广二丈四尺,修一丈二尺,傍则户矣。碑石广一丈六尺,修六尺,雕龙,方座,高丈许,题曰‘庄烈愍皇帝之陵'。石几距离楼有十步,长五尺,博二尺。石几的前面有五个石器,一律高八尺,方式雕龙。宝城距石几最近,周围的墙高六尺。中间以石灰起冢,高四尺,缭以短垣,左边有松树八株,右边有松树七株。
艳阳高照,金风送暖,天地一片祥和气象。
礼部尚书郎球,指挥侍郎和部属们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椁从田贵妃的墓中恭敬地取出,然后,从陵寝中门抬进去,安放到刚刚修建的地宫里,太常寺鼓吹暑的吹鼓手们吹起了悲怆的音乐。这时,执事太监呈给顺治一篇拟好的祭文,顺治诵念起来。
德川慧子等人离安崇阿很近,也就离皇上很近了。这样,顺治帝诵读的祭文,大家都听得真真切切——“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