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投靠刘备后在惶恐中度过余生 皆因受到排挤和压制(3)
赵云跟随刘备,和关张一样,不论刘备颠沛困顿,终不相弃。赵云从不矜功,和同僚永远保持和洽的关系。赵云在刘备兵败当阳长坂时,和诸将一时失散,乃各自为战,不见踪影。有人在刘备前议论,认为赵云一定北去降曹操了,刘备怒举手中短戟,敲那人的甲胄说:“不要胡说,子龙绝不弃我而去。”果然,没多久,赵云胸裹刘备襁褓中的儿子阿斗,一身血污,护送了刘备的甘夫人匆匆来到,还向刘备哭拜谢罪,深以未能阻止刘备的糜夫人投井自杀为罪。
赵云在史料上事迹很少,但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得神乎其神,笔墨众多。他每每单枪匹马,或与人单挑,或只身斗群敌,都是毫发无伤,勇不可当。
廖化在当时名叫廖淳,其后改名为化。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每每以为廖化是一个年轻的三等角色。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俗语”,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廖化年纪大,有相当能力,并不“窝囊”。他是襄阳县人,当过关羽的主簿;于关羽兵败之时流落在东吴官吏之手,他用装死的方法逃出东吴官吏的掌握,陪了母亲向西边走,在秭归县遇到来伐东吴的刘备。其后先后做了宜都郡太守、诸葛亮的丞相府参军、广武驻军的督(当时称为“督广武”),最后升到“右车骑将军”,遥领并州刺史,封为中乡侯。他为人富于决断,作战很勇敢:“以果烈称”。
黄权在三国演义里笔墨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黄权甚至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是重要的地方,我们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委派你去。”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集结军队,可没想到张打,抵抗了五个月就被消灭了,黄权没法,只好回到了成都。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割舍,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黄权和法正就趁机攻打,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据为刘备之手了。
阿会喃是南蠻王孟获帐下的大將,第三洞元帅。与蜀汉軍交兵,被俘。蜀军放他回去后,他,再次出兵挑战,被蜀军大骂不知羞耻,他面紅耳赤,火速撤军。
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赵云、马岱等都不敢与他直接交手。威震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