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墓中两颗牙解开曹操身世谜团(2)

古墓两颗牙解开曹操身世谜团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消息一出即引发巨大轰动,并始终伴随真伪争议。同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实验室开始展开大规模项目,试图通过曹操后人DNA来反推曹操身世。
征集血样“滴血认亲”
据新华社消息,课题组表示,2009年至今,上述课题组的专家一直在全国各地采集曹操后人(男性)的静脉血样本。采集对象包括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的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与此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其中118个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试图找到曹氏迁徙的可能线索。“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史记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找到这8支曹氏族群后,专家再对他们的DNA进行了检测。“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