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尼布楚条约》背后真相:康熙大胜之后为何出卖国土(2)
康熙心里想着什么?
抗战时候,陈嘉庚对蒋介石说,敌犹占我土而言和者,即是汉奸。这是抗战时期最让中国人开智明目的一句话,是自清卖国以来国人行为迷失之后第一次叩击中国人民族自觉性和自尊心的深刻反省,也是气冲霄汉、忍无可忍的宣言,是千古经典名句,是判断是非的不二定律。
以这条定律重新审视康熙过早息兵、主动让步的决策,我们不能不怀疑,康熙的内心有极其阴暗的一面。
康熙以为,三藩、台湾乃叛逆,是对皇权和满清江山的威胁,虽尽国家之财、倾天下之兵、废百姓之家业而灭之亦在所不惜。
俄匪本非我满清对手,如果拿出平三藩、打台湾的决心,区区几百俄卒,岂有得逞之理?但如武装边民,扶植地方,敌寇虽灭,内患又生,重蹈三藩割据之覆辙,绝不可为!
蒙古各部,本是盟友,而非征服所得。如果任蒙汗坐大,一旦漠北喀尔喀,漠南内蒙古,西北厄鲁特联合起来,东山再起,会成一发不可收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