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真的不划算吗?
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令远东地区成为俄国人的殖民地。由于远东地区靠近清疆界的地区只有伊尔库茨克等几个小镇,一开始清王朝并没有瞩目沙俄的侵略性行为。但是自17世纪中叶起,沙俄军便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不过,此时俄军势力并不强大,其中最大的一只沙俄军队仅仅600人而已,特别是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的军队人数,最高时不过3000多人。
沙俄军数量之小,又因西伯利亚与莫斯科格外遥远,所以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极慢,弹药也不富足,根本不能与有黑龙江、松花江等水上运输便利条件的清军抗衡,更何况清军还有葡萄牙人的大炮助阵,其火器营的火枪火炮更是威力十足,震慑海内。不过,沙俄军似乎未被清军实力所威慑,屡次小范围骚扰清王朝边境,终于还是激怒了大清这位少年天子。于是在清朝北边境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我们可以从小说《鹿鼎记》中一睹风采。
历史上有没有韦小宝虽然是未知之事,但清军与俄军的战争却是不争的事实。1685年,康熙刚刚平定“三藩之乱”后,就于当年的5月22日派彭春带领精兵5000人从瑷珲起兵,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城。5月25日,在清军的炮火当中,沙俄侵略军步步后退,大败而归,只好举手投降,答应撤出雅克萨城。清军不疑有他,就渐渐地将部队撤回。哪知道刚刚离开的俄军又偷偷进入雅克萨城,没多久便将这里变成聚居地。康熙皇帝属意当地将领督促沙俄尽快撤军,但沙俄仗着冬季雅克萨易守难攻的优势,对清廷的普告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