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蒙娜丽莎之谜(4)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竟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一些法国研究者们研究考察了卢浮宫博物馆中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7张达·芬奇的画作之后分析,这位艺术大师作画时使用了非常轻薄的连续涂层,这种技巧也使得达·芬奇的作品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魅力。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的专家发现,达·芬奇的画作有高达30层的涂层,使得他的作品非常精细。并且所有涂层加起来不超过40微米,大约只有一根人类头发的一半厚。所以,真假作品的分辨也许不是一件难事。

  公认的真迹现藏于卢浮宫。当年达·芬奇迁居法国,身边就带着这幅画。达·芬奇死后,《蒙娜丽莎》即为法国王室所拥有,卢浮宫建成后,此画就被永久收藏。当年法国王室得到了《蒙娜丽莎》,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在表面涂了过多的光油;历经数百年光阴,光油变成了暗褐色,像我们目前看到的色彩;画表面已经开裂,形成了蛛网般的细密纹理。

  然而,人们不解,现今看到的《蒙娜丽莎》与当初描述的不尽相同。莫非已经过他人做手脚了?的确,我们今天看到的画与当年达·芬奇初画的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据说,当年拿破仑得到《蒙娜丽莎》,为了将它装进现成的镜框,裁去了画面左右各3厘米;原先的画上两侧有石柱,现在看不到了,只能看见一点柱础。按说拿破仑给此画造成了极大破坏,可事实好像又不是如此。在今人看来,《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相反,两侧增加了立柱反倒觉得构图沉闷,视野欠开阔,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单纯。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被切掉是由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作品失窃两年后,她出现在意大利,但是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身世之谜

  名画问世后的几百年间,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她真名为丽莎·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达·芬奇是同性恋,感情生活不为人知,所以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形象。而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提到,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可能是字谜,暗指一位埃及神明。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