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什么意思 乾隆书生故事(2)
有时候,乾隆看似性情人,却有铁心肠。乾隆二十三年,金川土司叛乱。乾隆采取“以蕃治蕃”的策略,四川总督开泰说已经委派了有关人员去处理此事,自己则“赴宁远府查阅川南一带营伍”。乾隆一看火就上来了,批道:查阅营伍何不可缓?汝竟何遐去耳。不意满洲中竟有汝无耻庸懦不堪之物,阅之令人手战。(《乾隆御批·防范作乱情形折》)
没掂量出哪头重哪头轻,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视察兵营去了。在他看来用这些词儿责骂开泰已经很够劲儿了,但并不解气,所以,一顿责骂后,乾隆毫不留情地,立即下旨将开泰革职,以儆效尤。
乾隆三十六年六月,第二次平定金川。仗打到乾隆三十九年的七月,定西将军阿桂已逼近金川的重要据点逊克尔宗,形势对清军极为有利,而此时后方的军需物资如不能及时供应,有可能就会贻误战机。时任四川总督的文绶上奏乾隆,汇报物资供应情况,他在奏折里说,因为负责米粮的官员工作不力,已经将其“枷号示众”,因此,“人人悚惕,奋力催赶”军粮物资。乾隆看完后,批道:
若早将汝枷号示众,亦无此事矣。不知耻,奈何?(《乾隆御批·奏报设站转运军粮等折》)

乾隆的批语看似严厉,却是刚中带柔:暂且放你这一马吧,就你文绶这德行,收拾你也没多大意思。不难想象,此刻的文绶,尽管受到了责骂,但心里一定在偷着乐:保住了没被枷号示众的脸面倒在其次,保住了脑袋上的那顶帽子才是关键,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乾隆五十四年六月,荆江水势暴涨,面临决堤的危险。湖广总督毕沅向乾隆汇报防汛情况,在奏折里他竟然若无其事、举重若轻地说道:据下面的人“禀称”,水势已经化险为夷、均臻平稳,但为了以防万一,自己仍然“切嘱”道府官员慎益加慎,实力巡护。乾隆看完后,批道:
汝不应亲往防伏汛乎?谁夺汝聪明至此?大奇。(《乾隆御批·奏报荆江水势工程折》)
防汛、治河、治水等,凡是与水沾边的,乾隆都高度重视,要求一把手必须深入现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现场办公、实地指挥,而不是遥控。但耐人寻味的是,对违背这一要求的毕沅,乾隆的批评俨然蜻蜓点水,只是嘲讽了一下,显得“软绵绵”。乾隆到底啥意思呢?毕沅琢磨不透,想必睡梦里他都在琢磨这个谜。其实,乾隆之所以没收拾毕沅,原因很简单:荆江毕竟没有出现险情,一好遮百丑。更重要的是,老这么动真格的,谁还给他玩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