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9年天安门城楼拆掉重建 没想到竟挖出这些东西(4)

  当时,60多岁的中国古建专家郭老,拿着粉末状的朱砂说道:这是百年真朱砂啊!

  据说,金丝楠木盒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古代的避邪吉祥物,后全部上交国库。

  到新建城楼时,姚师傅也没忘记在原来放“宝盒”的位置,放上一件当代“避邪物”。他精心准备了一块17厘米高、12厘米宽、3厘米厚的汉白玉石,上面竖向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样,并用金箔贴字,耀眼明亮。姚师傅将汉白玉石字体朝南、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1/3处。这块汉白玉石成了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历史见证。

  拆除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大木安装。

  最初从旧城楼上拆下来的木构件,都经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再交给北京光华木材厂按图纸进行加工。据北京古建筑公司的工人讲,翻建天安门时斗拱所用木料都是楠木,来源于东直门城楼。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制成,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至于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只知道有上千种规格,上万个部件,上下垒叠,纵横交错。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米,最细的也有米,每根12米长。那些重7吨以上的,一辆载重15吨的卡车也只能拉一根。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飞机吊不起来,两架飞机吊太危险。最后许多木料都是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色红或黄,遇火不着,只冒烟。

  木工活完毕,便是油漆彩画。所有描龙画凤的制作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最后贴金箔,重修的天安门城楼共用去6公斤黄金。俗话说“一两黄金盖一亩”。此话虽然夸张,但却道出了黄金具有极好的延展性。金箔薄如纸而锋利无比,不能直接用手拿,否则就会嵌进肉皮,油工们小心地用竹夹一张张夹起,敷在未干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4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这项工程仅琉璃瓦就制作了近100种规格,10万余件,10层作业,油漆彩绘,磨砖对缝,都是当时高水平的技术活。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完全保留了她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布局,并按9级抗震能力设防。除重建城楼外,还有东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儿墙减薄、标语板更换、电梯安装等附属工程,同时还增设了供电照明、上下水、热力暖气、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据统计,有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时用工达2,700多人,此次重建的施工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

  重建工程于1970年4月7日全部竣工。4月11日下午3时,周恩来来到天安门城楼视察。在城楼上,日理万机的总理高声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天安门城楼建设得这么好!谢谢你们。”

返回野史秘闻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