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朱元璋为何要杀功臣的原因(8)
8、“胡惟庸谋反案”:胡惟庸该不该杀?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先后担任元帅府奏差、知县、通判等多种低、中级官职,在开国功臣中几乎排不上号。也就是说,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胡惟庸的建树非常小,乃至是因为追随了朱元璋,他才在乱世中混了口饭吃也不一定。总之,要把胡惟庸列为开国功臣恐怕都有点勉强吧?
应该说,胡惟庸的发迹主要是在建国以后。洪武三年(1370年),胡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又被任命为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甚至当上了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并未立有大功,但因为是李善长的亲信,同时也受到朱元璋的信任,所以升官很快,可谓是权力平衡斗争中的受益者。

最初只是朱元璋帐下文书的淮西人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提拔上来委以重任,其实只是朱元璋想利用来制衡朝廷中权势最大的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一颗棋子,可是胡惟庸在当上宰相的头几年里,一方面既得朱元璋宠信,另一方面又紧紧倚靠着李善长,这使得朱元璋很不舒服,而胡惟庸本身的问题又那么多——胡惟庸眼见自己权势日大,就日益地骄横跋扈起来,比如专权擅决、受贿营私,比如结党自固、试图谋反以及勾结日本、蒙古,等等——所以朱元璋干脆就把他这一支野心勃勃且日益壮大的力量彻底给废了。之后,一不做,二不休,为子孙计,为社稷履的朱元璋又干脆那李善长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给拔除了。至此,朱元璋终于决定把在内心深处萌动已久的废除宰相职位的想法付诸实施。
胡惟庸的这些罪名确实不确实?以谋反罪判处他到底冤枉不冤枉?有关这一点,我以为即使排除掉当中朱元璋要废除丞相这一机构的意图,也应该是不冤枉的吧。在胡惟庸谋反这一案件中,如果史书记载的数字竟然没有错,那朱元璋的连坐之杀也确有牵涉太广之嫌。
像连坐这样的刑法,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很不合情理的,但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包括唐宋在内没有不实行此法的(包括各种酷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也就不该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和谩骂朱元璋对所谓谋反之人的所谓连坐了。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走进了文明程度已然较高的现代社会,今天的世界上,酷刑和连坐早已被各国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