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意思
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的故事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国人卞和在井里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块璞玉。“璞玉”就是未经琢磨,看似石头的玉石。卞和把发现的 “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和武王。一个不识璞玉的工匠说:卞和所献,是块石头,不是“璞玉”。卞和由此犯了欺君之罪,受到了刖刑,就是剁掉掉了双脚。但卞和对其“璞玉”,坚信不疑。楚文王即位后 ,卞和便怀抱璞玉,在他发现璞玉的地方,蒙冤痛哭不已。楚文王派人取回卞和怀中的璞玉。经良共雕琢打磨,果然是块宝玉,史称“和氏之璧”,成了存国之宝。

历史由“春秋”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流落到了赵国。赵惠文王十分喜爱,视为是存国之宝。秦昭王得知“和氏璧”流落在赵国的消息,就传话给赵王说:秦国愿意用秦国的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归秦。因秦国强大,赵国不能不答应应。但秦国得到“和氏璧”后,是否真心愿意将其15座城池,划归赵国,赵王心存疑虑,进退维谷。赵国宰相蔺相如对赵王说:我可携“和氏璧”赴秦国,如果秦王失言而无信,只想索取“和氏璧”,但拒绝把秦国的15城池划入赵国版图,我便用计,将“和氏璧”,交给我的随从,携“和氏璧”连夜出城,快马加鞭,把“和氏璧”安全带回到赵国,而我孤身留在秦国,与亲王周旋,斗争到底,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