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印度恒河边上的神秘火葬仪式(5)
盖住气味:酥油被抹在木头上。古时候,人们在焚烧遗体前还把酥油放到身体里
遮盖:檀香粉被撒在遗体上以遮盖头发燃烧的焦味
熏香:一名亲属在木头点燃之前在遗体上撒上一种熏香,可能是来自尼泊尔的黑色麝香
责任:点火的这名男子可能是死者最大的儿子或最亲近的男性亲属。他剃着光头穿着表达尊敬的白色丧服
火化在印度教教徒眼中是首选的处理后事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火焰能净化灵魂,让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使人们得以获得新生。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棺材,只有特定的人才进行土葬而不用火葬。这些人包括圣人和出生不到两岁就去世的小孩,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人的灵魂是洁净的不需要经过火焰的历炼。罪犯和自杀的人们也要用土埋了,那是因为他们的罪孽过于深重,葬礼的烈火无法净化他们。
遗体放置要脚朝南对着阎摩(Yama)世界的方向,头朝北对着财神俱毗罗(Kubera)的世界。
传统上,丧主要穿着白色的衣服接过Doms递过来的点着火的细枝点燃柴堆,这时遗体变成了火神阿耆尼(Agni)的祭品。
遗体经焚烧后,还会有一个仪式——取来恒河水浇灭火焰。有时不大宽裕的家庭因买不起足够的木头,有的遗体还未被燃尽也就把残留撒入恒河中。游客们可以围观葬礼,但被要求举止文明,拍照通常被列入禁止之列。
点火:火堆冒起的青烟。一名Doms人坐在火堆附近确保火苗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