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岛国男人独特的恋母情结 这是通病吗?

  幼儿恋母,乃世所同然,本无所奇。而据说男婴恋母,潜意识里多多少少还有那么一点性意识存在,听上去就似乎也不无道理。但如邻邦日本男人那样“生命不息恋母不止”的,恐怕就是岛国之独景了。

  在日本,男人选择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结婚是很常见的。在选择女友时,会选择妻子具有自己母亲的性格,他们对年龄近似母亲的女性怀有爱恋,常在无意之间感到妻子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母亲年轻时候的影子。所以日本的新首相老帅哥鸠山由纪夫也可以说是此类人啊……恋母情节导致日本男人喜欢“大姐姐”。

  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依赖型,孩子依赖母亲本乃天经地义,尤其是男孩儿,由于缺少女孩儿的细腻、细心,对母亲的依赖就尤显突出。由于孩子自小到大接触最多也是最亲密的女性就是母亲,这就造成了大多男孩儿在进入青春期择偶时自然而然就会以母亲为假想标准,潜意识里他们找的其实是同时兼有母性的可以依赖的伴侣。

  事实也正如此,日本大多数妻子确实也都是兼职母亲,丈夫在她们眼里既是丈夫又是儿子,这就是日本男人恋母情结的第二种类型——兼职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找对了兼职母亲型妻子的日本男人家庭幸福美满,反之,则不妙,比如某些日本女性在婚前也乐得充当兼职妈妈,因为那是一种愉悦的恋爱心理使然,但真正成为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演奏者以后,浪漫不在,育儿辛苦,一些日本妻子们就不要说对丈夫的兼职母爱甚至连起码的夫妻之爱也是疲于应付。如此一来,缺少了母爱的丈夫们就又会蠢蠢欲动,重新开始“找妈”的活动了。

  母亲不在,老婆又不肯兼职,日本男人就琢磨着花钱找妈,于是,日本大街小巷的的“死那哭”(一种备有小吃、酒、小姐,还可以唱歌的类似于酒吧的小食店)就应时而生,男人们在公司或家庭有了烦恼无处倾诉时,就会来到“死那哭”点上一杯兑水威士忌,然后向“死那哭”的妈妈桑或小姐们倾诉一番,说到伤心处,还会趴到妈妈桑怀里哭上一场。

  偶尔就会在街角“死那哭”里昏暗的灯光下看到四十余岁的妈妈桑温语软腔的安慰怀里那的五十几岁的假儿子的情景。陪他们喝上一杯,唱上一首,然后得到发泄的男人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而妈妈桑则关上门儿开始笑眯眯地数票子。陪你喝陪你唱安慰你那都是看在钱的份上的。这就是日本男人恋母情结的第三种——消费型。而日本男人还执着,认准一家店就能去个十几二十年,那可是“死那哭”妈妈桑的长期饭票。

  日本人自认是“神国”,凡事儿就总愿与神搭点边儿,似乎如此所为之事就理直气壮了些。倒也是,“天照大神”弟弟来到高天原破坏姐姐的田地、在姐姐的金殿上拉屎,梭击织女屋,最后把姐姐气得躲进岩户不出,就怎么看都象是小孩子在母亲面前撒娇淘气。

  日本人有样学样甚至更胜之,又有韧性,神都干的事儿,准没错,所以,日本男人一辈子找妈,且也不为过。顺便说一句,日本人自己把符合上述情形的男人称为“妈咂空”。

  明白了日本男人的上述脾性,我们就不难理解,据一项相关调查,中国的金庸小说翻译成日文以后,日本读者最喜欢的就是《神雕侠侣》,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日本男性最喜欢的就是《神雕》中的杨过和小龙女之恋,因为那就是小弟弟爱上大姐姐的故事,体现了多少夹杂着一些恋母情结的爱,这符合日本男人的审美标准和文学欣赏习惯!

返回未解之谜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