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贵的私人住宅(2)
餐饮区的功能划分十分细致。烹饪部分划分为封闭的中式厨房和开放式的西式厨房。用餐区域中,早餐区简洁明亮,而正餐专设一个房间,布置得典雅华贵。两个餐区间有一个家庭活动室,具有候餐区的作用,奢华之外不失人性化。
餐饮区的功能划分十分细致。烹饪部分划分为封闭的中式厨房和开放式的西式厨房。用餐区域中,早餐区简洁明亮,而正餐专设一个房间,布置得典雅华贵。两个餐区间有一个家庭活动室,具有候餐区的作用,奢华之外不失人性化。
赫氏堡一直是个谜一样的地方。
赫氏堡始建于1919年,是当时美国赫赫有名的报业大王威廉·鲁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的私宅。赫氏在圣西缅的这片产业,总面积达27万英亩,约合1000多平方公里,几乎就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被人们称作城堡的主宅就坐落在海拔1600英尺的迷人岗(la cuesta encantada)上,俯视着脚下起伏的山丘和远方的大海。它的巍峨、它的高傲、它的孤独,都与欧洲中世纪君主的城堡相似,这不能不使每一位来访者平添遐想。
当然,给赫氏堡增添了神秘色彩的还有他的主人。
威廉·鲁道夫·赫斯特出身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其父早年以采金、开矿创下了一份雄厚的家业。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是这个家庭的独子。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使幼年的赫斯特很早就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兴趣。
10岁那年,母亲带他到欧洲旅行了一年。那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之旅。酷爱欧洲艺术的母亲带着年幼的赫斯特日复一日地徘徊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艺术画廊里,也参观、游览了许多著名的城堡和历史建筑。令母亲大为惊奇的是,小小年纪的赫斯特竟然对这一切看得津津有味,并由此萌生出建造赫氏堡的最初梦想。赫斯特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新闻。他很快便显露出驰骋这一领域的卓越才华和野心。
23岁那年,在他的一再请求下,他的父亲终于同意将别人作为偿还债务转让给他的《旧金山检察官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交由年轻的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管理。以此为发端,赫氏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闻帝国,成为全美报刊媒体的盟主。赫氏麾下曾拥有美国几十家报刊杂志以及其他传媒机构。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当时美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从赫氏掌控的媒体刊物中获得每日新闻信息的。显然,当年赫氏从他的城堡中俯视的绝不仅仅是他那一片广袤的山林、牧场和庄园,而是整个美国。
参观赫氏堡,必须在山下的接待中心购票,然后搭乘专车上山,由专职导游带领游览。我们很快就发现,这里的一切都管理得非常严格有序:每一处树墙都修剪得十分得体,每一条小径都打扫得异常洁净。尤其令人惊讶的是露天安放的一座座大理石雕像,虽然历经岁月风霜,竟依然洁白如初雪,一尘不染。陪我们的导游笑着说,这是因为这里环境好、完全没有空气污染的缘故。
我们沿石阶而上,首先到达的是海神泳池(neptune pool)。这是一个长104英尺、宽58英尺的椭圆形游泳池,设计完全模仿古希腊、罗马建筑。它的池底以绿色的大理石铺就,泳池正面为海神的神殿,两侧环池的廊柱均采用浅色花纹的大理石。廊柱间镶嵌有四幅栩栩如生的浮雕,据说是17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池畔另有一组精美绝伦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群,它们出自20世纪初叶法国著名雕塑家查尔斯·卡索(charles cassou)之手。群像中,美丽的女神仿佛刚刚从池底升出水面,原来表现的是传说中爱神诞生的故事。此刻恰当正午,蓝天白云之下,整个泳池碧波轻漾、光影交映,闪动着一种让人目眩的富丽。
赫氏的人生故事中也不乏缠绵浪漫的章节。那就是他与年轻美丽的电影明星玛丽安·戴斐丝(marion davies,1897-1961)长达数十年的恋情。玛丽安出身于纽约市一个地方法官的家庭,自幼就喜欢表演艺术。在遇见赫氏之前,她就已经在百老汇娱乐圈内有了一定的名气。1918年,21岁的玛丽安在赫氏出资赞助的影片《粉红玫瑰塞西莉娅》(cecillia of the pink roses)中担纲主演,从此与赫氏再也没有分开过。当时的赫氏已经成家,并且有五个孩子。据说赫氏曾对玛丽安坦言说明,自己绝对不会跟已经结婚多年的妻子离婚,但是除此之外,他将尽其所能为玛丽安做任何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