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造全球最大望远镜 解密哈勃望远镜是什么原理?究竟能看多远(2)
限制望远镜能力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比较明显,一个比较微妙。
明显的原因是:虽然哈勃的主反射镜直径达到了 2.4 米,但它收集光子的能力仍然会受限制。因此即使长时间曝光 23 天,也只能看到最遥远距离上那些非常明亮的星系。
微妙的原因是:我们看得越远,天体光的红移就会越明显。而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图片来源:NASA、ESA、R. Bouwens 以及 G. Illingworth (加州大学)
大部分最年轻、最炽热、最明亮恒星发出的光线,人眼是看不到的,因为它们实际上是紫外线。
但宇宙在膨胀,星系在远离。这意味着来自遥远恒星和星系的光子,在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会发生红移,它们的波长会被拉伸。
当我们看到一个明亮、遥远的红色星系时,可以通过比较它在蓝、绿、红和(近)红外光上的相对亮度,来估算它的红移程度,但这也只能估算。如果想知道它真正的红移值,并通过哈勃定律来获知它的距离,就需要测量一些更为确定的东西。
幸好宇宙各处原子的物理特性、原子跃迁的特点是一样的。假如我们能够测量来自天体的发射线光谱(取决于星系的类型,也可以是吸收线光谱),确定元素的成份,就能够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进行计算:
•它的红移,
•它的距离,
•它发光时宇宙的年龄。
在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强、最易见的恒星或星系发射线来自氢,它在紫外(莱曼系)、可见光(巴尔莫系)或红外(帕邢系)波段上都能够进行跃迁。
但是这些谱线——以及它们的波长——是在这些星系的静止坐标中进行计算的。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些波长会产生极大的红移。最强烈也最容易辨识的跃迁,也就是通常发生在 121.567 纳米波段上的莱曼-阿尔法跃迁,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偏移。在一个例子中,红移后的莱曼-阿尔法谱线波长接近了 540 纳米。
哈勃上最新、最强大的相机——3 号广域相机使用的滤镜可以观测到 1700 纳米的波长。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到红移值达 12 或 13,即相当于宇宙年龄只有当前 3% 时的天体。但不幸的是,我们在进行深空观测时并没有使用这些红外滤镜。为了捕捉到更多的光,我们使用了广域波段滤镜。在这个波段上,我们可以达到的最长波长约为 850(上限为 900)纳米。
因此事实上如果我们想看得更远,即便达不到与哈勃相同的分辨率,或者像哈勃那样能够看到更暗的星系,也会经常使用专业的红外太空望远镜,比如斯皮策望远镜来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