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川仁寿神奇古墓“怪树”为何会晴天“下雨”?(4)

  这两棵树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地下雨?记者请教了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植物学专家倪穗副教授。倪教授认为,这多数和树木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特殊结构有关。

  倪教授说,从植物学角度讲,每株植物都有一种蒸腾拉力,当阳光充足的时候,这种拉力可以帮助植物从地下吸收水分,并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植物滴水现象多发生于水分充足的生长环境里。夏季光照剧烈的时候,蒸腾作用就会加强,植物在夜间的吸水能力会变得特别强大,有时可能会吸收了过多的水分,这些过多的水分白天就会从叶片边缘的排水孔排出来。同时,自身储水能力弱和蒸腾作用不强的植物也会因为吸入水分过多,无法蒸腾而形成滴水现象。

  海口老树下雨的谜底更加怪异

  除了这三棵树会下雨,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龙鸿村,也曾有一棵树会下阵阵“细雨”。这棵树高约15米,当地村民说树龄约有40年了。2004年5月8日,海口晚报率先报道的龙鸿村发现“下雨树”一事,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跟踪报道。

  当时,这棵树树冠上的叶子不多,枝头上挂满一个个翠绿的玉米颗粒大的果实,树上还附着许多拇指般大的蝉。“下雨”的方位在树冠,而不是树技。由于下雨多发生在天黑后,所以看不清水源从哪里流下来。村民们也叫不出这棵树的名字,有村民说是小鸟衔来的种子长成的。

  2004年5月12日,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的钟义教授等六名植物专家对“下雨树”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下雨树”的果实、树叶、花萼等一些表面特征,专家确定该树属紫草科的厚壳树。对树种进行研究的同时,有专家还爬到离树冠最近的屋顶上,架起单筒望远镜,对树冠进行定点观察。

  晚上约7时30分左右,当天空慢慢暗下来时,树冠上空开始有大量的蝉聚集。天越来越暗,蝉也越来越多,初步估计在这棵树上聚集了起码上千只蝉。利用手电筒及望远镜的辅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雨水”的形成过程:栖息在树上的蝉的尾部分泌出一大颗液状物体,然后从蝉的尾部呈抛物线状喷射滴落,就形成了类似雾状的水滴。据专家们介绍,傍晚蝉类栖息在树上时都会分泌出液体,由于在这棵树上聚集的蝉类数量庞大,分泌物多,同时,蝉刺吸植物时造成表皮破损溢出树汁也多,所以树下出现“晴天下雨”的现象。

  可惜的是,一年之后,这棵下雨树就在台风来袭时被刮倒了。为了不影响行路,村民们把树给砍了。

返回奇闻怪事频道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