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古代借尸还魂之谜(4)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它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借尸还魂 - 三国案例
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了王霸之业,后来又又辅佐刘禅统兵北伐,而六出祁山一直未能成功,因为碰到了对手,就是司马懿,诸葛亮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所以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
这一天,诸葛亮旨强支病体,最后一次出寨遍观各营,回到帐中安排后事。最后吩咐杨仪道:“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将我尸体坐于龛中,以七粒米,放我口中,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司马懿必然惊疑,不敢劫营。可令后军先退,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到来,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之,必然大惊而走。”杨仪领诺。此是诸葛亮安排的最后一计:“借尸还魂”。